探访红色景点,追忆红色故事。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加强对于全院师生的党史教育,js6668金沙登录入口党委在“西外英文”微信公众号推出“百个红色景点‘云’参观”专题栏目。红色印迹“云”参观,峥嵘岁月共感怀,置身于红色景点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党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可以看到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身影。铭记历史守初心,锤炼才干行使命,学院师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之中建功立业。
景点地址:山东省荣成市
一、景点介绍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山东省荣成市荣成博物馆一层,这里是郭永怀同志的故乡。陈列馆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共分8个展厅,设有特效展厅、多媒体厅等设施。陈列馆收集和整理了郭永怀同志相关的照片、著作文章、研究成果和影视资料,用5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4个视频记录展示了郭永怀同志的人生历程和科学成就。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全国重要的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展馆,是面向社会各界进行红色教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员教育基地,全国“双有”教育活动基地,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友好合作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共分8个展厅,设有特效展厅、多媒体厅等设施。陈列馆收集和整理了郭永怀同志相关的照片、著作文章、研究成果和影视资料,用5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4个视频记录展示了郭永怀同志的人生历程和科学成就。
(1)序厅。这里展示了郭永怀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以及刻有郭永怀同志一生历程的浮雕背景墙。东西两侧设有服务中心和题词、留言设施,4个电视可点播郭永怀同志纪录片、李佩先生访谈录、郭永怀同志部分学生访谈录以及中科大纪念郭永怀同志所创作的音乐剧《爱在天际》。
(2)荣成之子 潜心求学。这里讲述了1909年4月,郭永怀出生于今胶东半岛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1929年至1939年,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预科班、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任教于威海中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郭永怀耳闻目睹祖国历经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爱国意识。在顾静徽、饶毓泰、周培源等知名学者指导和影响下,他不仅打下了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更确立了科学救国的理想。1939年,郭永怀考取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历经波折,1940年赴海外留学。
(3)扬名海外 毅然归国。这里讲述了1940年至1945年,郭永怀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十年间,他先后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在突破声障和应用数学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驰名海外。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筹划回国。1955年,美国取消了禁止中国留学生出境的禁令。1956年10月,郭永怀携夫人李佩、女儿郭芹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
(4)两弹一星 功勋卓越。 在这个展厅,参观者可以看到建在青海高原221基地的原子弹爆轰试验半掩体复原场景,两弹爆轰特效环幕展厅,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1:1模型,东风2A、东风31、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JF12激波风洞模型,低速风洞试验段模拟场景和吹风演示。
(5)家国情怀 大师风范。这里讲述了郭永怀不光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甘当“铺路石子”,为培养人才殚精竭虑。他无私奉献,勤奋终身;实事求是,质朴正直;严以律己,淡迫名利,深受尊敬。
(6)以身许国 壮烈牺牲。这里讲述了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重要线索,从青海基地连夜乘机赴北京汇报。5日凌晨,飞机失事。在坠机起火的一瞬间,他把装有研究数据文件的公文包放在胸前,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用血肉之躯把文件完整地保护了下来。
(7)怀瑾佩玉 爱在天际。这里讲述了郭永怀与妻子李佩相恋于美国康奈尔大学,1948年结婚。夫妇二人兼学中西、相濡以沫,谱写了一曲爱情传奇。
(8)高山仰止 永远怀念。这里讲述了郭永怀以赤子之心报国,为中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航空航天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1985年补授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23名科技工作者以每枚均由515克纯金制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惟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此勋章的便是郭永怀。斯人已去,风范永存,大家仍然深切缅怀着郭永怀同志,在他的家乡荣成,以及他生前工作过的地方,都建立起了纪念他的雕像。
二、景点背后的故事
郭永怀(1909-1968),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在面对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与祖国需要何去何从的时候,郭永怀携妻挈女义无反顾踏上归途。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他毅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1965年9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70年4月24日,在郭永怀牺牲一年多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就是钱学森。在钱学森的记忆中,郭永怀是他最相知的莫逆之交。1941年相识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成归国是他们共同的夙愿。1955年10月,钱学森先生冲破层层阻挠回到了阔别20年的祖国,目睹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人民幸福的繁荣景象。1956年1月16日,陈毅副总理亲笔批署科学院呈报国务院的报告,力学所正式诞生。人才的匮乏是当时研究所最大的问题之一。同年2月2日,钱学森致信郭永怀请他尽快回国。信是这样写的:
永怀兄:
接到你的信,每次都说归期在即,听了令人开心。我们现在为力学忙,已经把你的大名向科学院管理处“挂了号”,自然是到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计算机可以带来,如果要纳税,力学所可以代办。电冰箱也可带。北京夏天还是要冰箱,而现在冰块有不够的情形。老兄回来,还是可以做气动力学工作,我们的需要决不比您那面差,带书的时候可以估计在内。多带书!这里俄文书多、好,而又价廉,只不过我看不懂,苦极!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这里的工作,不论在目标、内容和条件方面都是世界先进水平。这里才是真正科学工作者的乐园!另纸书名,请兄转大理石托他买,我改日再和他通信。
此致
敬礼!嫂夫人均此!
钱学森 上 二月二日
以上是钱学森先生写给郭永怀先生的信。郭永怀先生回国后,与钱学森先生携手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众多一流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郭永怀等23名科技工作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