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6668金沙登录入口
游红色景点
当前位置: 学院主页 >> 建党百年 >> 游红色景点 >> 正文
百个红色景点“云”参观(60)周恩来故居
发布时间:2021-05-05     作者:   分享到:

探访红色景点,追忆红色故事。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加强对于全院师生的党史教育,js6668金沙登录入口党委在“西外英文”微信公众号推出“百个红色景点‘云’参观”专题栏目。红色印迹“云”参观,峥嵘岁月共感怀,置身于红色景点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党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可以看到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身影。铭记历史守初心,锤炼才干行使命,学院师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之中建功立业。

景点地址:江苏省淮安市

一、景点介绍

周恩来故居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街道境内,位于镇淮楼西路驸马巷7号,属周恩来故里景区之一。

周恩来故居是周恩来12岁以前生活过的地方,清宣统二年(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1978年9月,经保护、修缮将故居恢复到周恩来离家去东北时的原貌。1979年3月5日,周恩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周恩来故居总占地面积1987.4平方米。

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共有大小房屋32间,为青砖、灰瓦、木结构。故居宅院系清咸丰(1851年—1861年)到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所建的青砖瓦木结构平房,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城镇民居建筑风格。


东大院有周恩来祖父住房,继母和乳母住房,周恩来出生的房间、读书房、他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园的菜地;西大院原为周恩来二祖父住房,辟为陈列室,展出照片近200幅,内容分为5部分:周恩来童年、家世和故乡、人民的怀念、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周恩来书画苑和周恩来墨迹碑廊。

西院大门向南,面临局巷。三进一十九间房屋内,陈列着周恩来童年及其世家的资料、图片和实物,还有中外名人学者礼赞周总理的诗词书画。

二、景点背后的故事

周恩来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去世。因为他生前不事生产,到了周父这一辈,只能靠房产和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日见拮据。父母为第一个儿子取乳名为“大鸾”,大鸾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只要大鸾现身,天下便会安宁。在周恩来不满一周岁时,叔父病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叔父如果没有子嗣就死去是无颜见祖先的,牌位也不能上祭坛。为了“冲喜消灾”,周恩来被过继给叔父。

周恩来从4岁开始跟随叔母识字和背诵唐诗,5岁入私塾读书。叔母出身于书香门第,擅诗文书画,略懂医理。她常给大鸾讲神话故事和一些唱词。6岁那年,周恩来一家搬到外祖父家居住,大家庭里难免有磕磕碰碰,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周恩来的生母凭借自己的精明能干,总能公道地解决纠纷。周恩来常跟随生母去排除纠纷,耳闻目睹了母亲的办事公道,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恩来在私塾一边念书,一边大量地读小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肆意徜徉。“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西游记》,后来又读了《镜花缘》、《水浒传》和《红楼梦》。”正当他有意识地孜孜不倦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养料时,两个母亲相继去世,父亲和伯父长年在外谋生,一位叔父偏瘫,一位叔父早逝,身为长子长孙的周恩来不得不带着两个弟弟回到淮安老家居住,他用稚嫩的双肩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养活自己和年幼的弟弟,他强装笑脸靠典当借债主持家事,养成了少年老成的稳重性格。

1910年春,12岁的周恩来随伯父到东北求学,转入新建的奉天第六高等小学堂。这正是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周恩来告别了私塾生活,进入新式小学堂,对一切都充满好奇。那些新鲜有趣的课程,诸如国文、算术、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和体操,真正激活了少年渴望窥探世界的心。这一年,日本军国主义正式吞并中国的邻邦朝鲜。国内时局风云变幻,也处在破旧立新的关键时刻。周恩来在老师的影响下坚持读书看报,及时了解国家大事。“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开始读革命书籍,这便是我转变的关键。”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